查看: 7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2014年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67

主题

105

帖子

4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23:4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永兰,徐亚清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第一作者简介:(1973-),女(汉),江苏兴化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学、政府管理方面的研究。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业转移人口中数量日益增长的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表达利益要求的基本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已经引发了学界日益密切的关注。在界定或认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念的前提下,2010~2014年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采用规范或实证研究的不同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困境、困境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全面综述,为日后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1]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 2003(1):30-32.

[2]李培林,田丰.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 社会, 2012(5):5-7.

[3]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江苏纺织,2010(8):8-11.

[4]郝保英.试论新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J].河北学刊,2014(6):129-134.

[5]郑永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9-162.

[6]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之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1): 40-44.

[7]沈龙云.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若干问题[J].社科纵横, 2012(3):44.

[8]李奋生.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农业经济,2013(2):47-49.

[9]郑永兰,丁晓虎.基于区域合作治理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 2012(23):102-104.

[10]孙可敬,傅琼.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1(5):74-77.

[11]史成虎.政治文化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12(1):35-39.

[12]史成虎.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5-51.

[13]徐志达,邓清华.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J].人民论坛, 2013(4):24-26.

[14]韦滢.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 2011(16):42-43.

[15]韦滢.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7-30.

[16]赵排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2012(3):1-6.

[17]张彪.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1(4):46-49.

[18]宁晓菊.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空间的拓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3(5): 49-53.

[19]孙玉娟,赵丽娜,谢大伟.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全息透视[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8-53.

[20]徐志达,庄锡福.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主体素质的现状及提高之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4):144-149.

[21]刘哲,刘静.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建议[J].三农问题, 2010(7):100.

[22]贾波. 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福州党校学报, 2011(3):39-42.

[23]郑永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6): 75-79.

[24]邓秀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0(1):15-18.

[25]罗竖元.流动经历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查[J].东南学术, 2013(2): 49-57.

[26]李奋生,王疏影.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5):171-173.

[27]徐志达,庄锡福.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从非制度化到制度化[J].长白学刊, 2011 (3): 52-58.

[28]史成虎.新生代农民工素养与政治参与关系略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12(1):57-62

[29]钟建英.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诉求的统一战线利益协调作用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5):58-59.

[30]李培林.中国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英文)[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3(4): 138-148.

[31]高晖敏.浅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和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2): 59-61.

[32]张永刚.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 2011(4): 32-34.

[33]左珂,何绍辉.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 2011(10): 29-33.  

[34]吴建华.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状及其改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2): 93-96.

[35]徐志达.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走向制度化的路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0(6): 109-112.

[3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8.

[37]俞可平. 影响未来的五大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2):134.

原文刊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总第94期(第14卷),第325页至330页。如有其它媒体进行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农业大学论坛

GMT+8, 2025-9-19 22:20 , Processed in 0.14645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