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农有你】做一枚“识千种花草”的美男子——访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植物义务讲解员王坨坨 | 3.5雷锋日特辑

[复制链接]

83

主题

153

帖子

7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8 14: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次知道“王陀陀”这个名字,是两年前偶然在西祠胡同南农试验田论坛上发现的一篇帖子,常州一名教师发帖感谢在植物园遇到的南农志愿者。楼主周末参观南京中山植物园,偶遇正在当志愿者的王陀陀,对植物知识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便上前咨询,王陀陀凭借专业扎实的知识和通俗生动的讲解,解答了这位老师和姐妹诸多疑问困惑,让他们收获颇丰,感觉不虚此行,特发表扬帖。再一次见到王陀陀,是在园艺学院志愿者大队20周年晚会上,他作为植物讲解队的代表,向观众讲述了他在中山植物园四年义务讲解的心路历程。我开始好奇,他是如何与花草结缘?又为何坚持志愿讲解整整四年?3.5全国学习雷锋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万花丛中过,识千种花草”的美男子吧!




小就爱“美”,选园艺专业是兴趣使然王陀陀,来自安徽宿州,系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大四学生。王陀陀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话语不多、踏实稳重的大男孩。在我们印象中,喜欢花草的往往是女生,是什么引发了他对植物的热爱?对于记者的刻板印象,王陀陀并认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生对于花草自然的喜爱并不输于女生的,男生崇拜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的法则,往往更加偏好接近自然的植物园。


说到与花草的缘分,可以追溯到王陀陀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花草草,放学后他便一头扎进院子里,摘桃打枣、浇花拔草、搬移花盆摆成自己喜欢的造型,非常有成就感,玩的不亦乐乎。院子里有一株万年青(大叶黄杨)是他出生的时候栽的,从矮矮的小株到一米多高,伴随王陀陀一起成长,二十多年依然苍劲有力。还有一棵芭蕉树,是他10岁时在爷爷家玩耍,偶然兴起喜欢上的,便央求家人从爷爷家移种到自家院子里。这方小小的土地,是王陀陀童年时代的乐园,也让他从小就爱上了花花草草。


高考时填写专业,风景园林专业是他的第一志愿。对此他表示,选择该专业主要是兴趣使然,在多年的熏陶中培养出他对自然的极大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想系统地了解花草,更加深入地学习植物专业知识。大学新生报到,带领他办理入学手续的直系学长肖亚明在一次聊天中和他谈到了植物讲解队,王陀陀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申请书,最终也如愿进入植物讲解队。


讲解队的培训一般是在冬天,正值队伍新人加入,也逢冬天植物园游客较少。王陀陀在讲解队学长学姐的带领下,认识花草、熟悉路线。有时候他会乘坐315路公交去植物园,更多的时候他从学校步行到植物园,学校毗邻紫金山风景区,一路上自然风景优美,边走边看,路边的花花草草也给了他学习锻炼的机会。

从课堂到植物园,从专业到通俗在植物园给游客的讲解不同于课堂上获取到的知识,太过专业或者晦涩的游客根本听不懂,无法理解。王陀陀除了一遍遍地逛植物园实地演练讲解,还会在网络上查询大量的资料,不仅关注植物的特征,还会去了解与植物有关的故事。

2012年3月,中山植物园欧洲花卉展是王陀陀第一次真正地面对游客进行讲解。时值春暖花开,花卉展吸引了大量的观光客,植物讲解队全员上阵,包括王陀陀在内的数十名志愿者每天工作7、8个小时,为大量游客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作为讲解新手,王陀陀也会碰到很多不熟悉、不能准确辨别的植物,他会有选择地避开那部分讲解,尽量不误导游客;如果碰到特别执着的游客,他会细心地拍下照片留下游客的联系方式,后期查询清楚后再告知准确答案;还有一些“植物素质”比较高的游客,例如上文提到的常州的教师姐妹,王陀陀会与他们共同探讨,在网络上一直保持着联络。

王陀陀在讲解的时候,主要挑亮点(抓住植物特有的特征)、找对比(找相似植物的区别)。桃花是常见的蔷薇科植物,因其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欢。然而桃花有白、粉红、红等色,花瓣重瓣或半重瓣,品种不同花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王陀陀抓住桃花“三芽并生”的特点,中间叶芽两侧花芽这一显著的特征可以帮助大家准确辨别出桃花。杏和梅都是蔷薇科李属的植物,小枝都为短枝外形极为相似,而杏的小枝颜色是褐色,梅却是绿色,两者在颜色上的不同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区分。杜鹃花品种异常丰富,多达上千种,碰到这种情况,王陀陀便会抓住杜鹃花共性的一些特征,不会涉及到太多细节。如果有小孩子游客,他还会穿插性地讲一些小故事,这样通俗有趣的讲解方式更加便于游客理解和记忆。


大自然是最好的学习对象说到植物对自己的影响,王陀陀告诉记者自然对他性格影响最大。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比较严肃的人,有点儿急脾气,高中之前的他也是比较严肃和内向的。这四年,在和植物交朋友、打交道的过程中,性格越发外向,植物园讲解队的工作也培养了他的耐心,完全大暖男一枚。

因为要给游客讲解东西,自己才会去主动关注,王陀陀在专业课上非常用功,《树木学》、《花卉学》、《植物解剖与植物形态》等课程内容用心去学习,他还会把一些不能准确辨别的植物拍成照片,拿给老师咨询。学弟学妹、高中同学、甚至亲戚朋友向他咨询有关植物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地解答,他也便有了“万花从中过,识千种花草”的美名。风景园林专业经常有一些规划课程,在植物园的讲解经历使得他运用植物更加灵活、得心应手,大自然赋予了他对花草认知的立体画面感,有一种“很熟悉”的微妙感觉。参加逸夫楼南广场设计、白马校区规划等比赛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是因为对植物的热爱,课堂上的用功以及在自然中的亲身实践,他也如愿保研本学院园林植物与应用专业,师从郝日明教授。大四毕业设计,他关注南京明城墙附近的植物,在对明城墙沿线附近的公园调研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众多纷纭的说法也有了更多自己的体会。他说,这份毕业设计,既是对四年知识的回顾与巩固,也是一个重新的开始。

设计规划潮流千变万化,唯植物永恒不变。怀着一份喜爱花草的赤子之心,始终如一坚持在中山植物园义务讲解。在一次次讲解中,增长的不仅是他的专业知识,他的心灵愈发纯粹,人生也更加开阔。


附:常州教师在南农试验田为王坨坨同学写的表扬信




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宣新媒体学生记者团
图片提供:王坨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南报网】新闻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农业大学论坛

GMT+8, 2025-9-19 16:08 , Processed in 0.2356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