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江山】南京女知青嫁给江山农民 120元月工资她坚持护林23载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53

帖子

69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22:4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发布   大微力   点点我   关注我

  71岁的刘春香喜欢坐在小院里,看土狗慵懒地打呵欠,老伴养的蜜蜂在柚花间飞舞。屋后是龙潭山——她守护了20多年的大山。如果说,37年前被下放到衢州江山山区时,南京姑娘刘春香还充满了愤懑与不满;那么如今白驹过隙,当了外婆的她已深深爱上大山。

  5000亩龙潭山上,总价值三四千万元的经济林茁壮成长。江山市大陈乡政府正在将大陈古村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古村边龙潭山的翠林绿水,就是最大的生态财富。




那一天,她“嫁”给了大山
  64岁从护林员岗位退休后,刘春香与老伴在龙潭山脚买了一间农房居住。青翠的山峦就在屋后耸立,抬头望去,满眼绿意。

  刘春香先为我们泡上清茶,“这是我自己种的,真正的高山云雾茶,没有任何污染。”原来,茶叶是她从大山得到的馈赠之一。刘春香一向喜欢饮茶,可是从前买茶叶要走很远的山路。后来,她买了茶籽,播种在龙潭山上,如今,这些茶树长得又高又大。  

  26岁以前,土生土长的城里姑娘刘春香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山里媳妇,一生从此与大山结下不解之缘。衢州插队两年后,她和江山市大陈乡龙潭村村民李泽土喜结连理。龙潭村在龙潭山上,村里只有五六户人家,从山脚上去要走近一个小时。

  李泽土惊讶的是,城里来的妻子居然很快适应了。屋后有清泉水,种菜、养鸡养鸭,物质匮乏的年代,山上自给自足的生活让刘春香满足,“只要你够勤劳,大山不会让你没吃的,那时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大山。”

  先在山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她注意到,山脚下一些村民上山捡柴,中午往往要在山上生火热饭。“我这个脾气,看到就觉得受不了,要是起火了怎么办,一看到我就要去阻止。”因为刘春香“多管闲事”,好几个村民和她吵过架,“还有人把柴刀拔出来的,我女儿看到都吓哭了。”后来,她想了个好办法:在家里留口锅,专门为上山捡柴的人热午饭。矛盾就这么解决了,剑拔弩张的“冤家”反而成了朋友。

  出于对大山的热爱,1986年,龙潭山护林员卸任时,刘春香主动请缨,成为5000亩龙潭山的新任护林员。每天早晨,她头戴草帽,身佩柴刀,唤上猎狗,带上干粮,“全副武装”地在山上巡视。看起来挺威风,可荆棘丛生的大山,没少让她受伤。

  看着新栽种的小树苗,刘春香就像呵护孩子一般。她又发现一个问题,捡柴人喜欢拔小树苗当扁担挑,为此,她苦口婆心地劝阻,渐渐转变了村民观念,因此得了个绰号“山神”。

  最危险的是拦截盗伐。上世纪九十年代,龙潭山上的林木长成,一些不法分子盯住了这儿。刘春香巡视的范围更广了,她在林中悄悄潜伏,一发现盗伐,就奔下山去报告。有一次,她被发现了,几名盗伐者提着刀冲上来。幸而猎狗为她争取了时间,一路小跑,凭着对山路的熟悉,她甩掉了盗伐者,到乡政府求助。乡政府组织人员在山脚堵截,抓住了不法分子。
刘春香和老伴

  “那次真的很害怕,以为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刘春香回忆时,不住地抹眼睛,眼角隐隐抹出了泪花,“几次拦截盗伐还挺有威慑力的。后来,我看的这片山,偷树的人不敢来了。”

  到2009年退休,刘春香护林整整23载。为了护林,她和老伴单独两人在龙潭村生活了十几年,是最后一户迁移下山的。




23年,护出一片金山银山
“我离不开大山,所以还是住山脚,而且,城里的房子我也买不起。” 刘春香领着我们往龙潭山上走。一路是枝叶茂密的树林,一片浓绿。“你看,这些杉树比碗口还粗,山上都是这样的林木。”看着如今郁郁葱葱的龙潭山,刘春香觉得当年的辛苦很值得。

  她有过机会回南京,也差点调往江山市区工作,但放弃了。在国外工作的弟弟发话,愿出钱让姐姐去江山城里买套房,她还是拒绝。女儿们不高兴了,她们从小在山上长大,看多母亲当护林员受的委屈,也向往城市生活,为此数落母亲。可刘春香很倔强,“我就是喜欢大山,虽然当护林员没什么钱,但我很满足。”一直到退休前,她做护林员的月工资只有120元。

  不过,随着青山绿水生态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女儿们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龙潭山是城市绿肺,曾经向往城市,已经在江山市区成家立业的女儿们,如今常常带着孙辈回来探望父母,呼吸新鲜空气,回味大山里的日子。城市生活久了,女儿们也怀念起山里出产的茶叶、家养的土鸡蛋、纯天然蜂蜜……

  春节前,刘春香回南京参加老同学聚会。“说实话,他们都比我有钱多了,可以轻松拿出几百万元买房。我买不起房子,但是我住的这座大山,比什么房子都值钱。”刘春香说,她弟弟回国探亲时,曾经到江山探望过姐姐。看到龙潭山的那一刻,就明白了姐姐的选择。“你这地方太好了,真的是金山啊,这么美的山水在南京已经很难找了。”她绘声绘色地把弟弟的话复述了一遍,“他那个惊讶的表情呦,还说退休要来我这里住呢!”

  71岁的刘春香,鲜见白发;而76岁的老伴李泽土,头上更是一根白发都难找。这或许也是大山给他们的馈赠吧。

  刘春香守出了一片青山。如今,5000亩龙潭山上,总价值三四千万元的经济林茁壮成长。江山市大陈乡政府正在将大陈古村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大陈村边的龙潭山,是古村落青山绿水的一景。古村游民俗看文化,翠林绿水享受天然氧吧。龙潭山,已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是当地发展旅游业最大的生态财富。

  虽说退休后下山居住了,可刘春香还是闲不住。每天,她和老伴都要上龙潭山遛遛。盗伐树木的人没了,游玩的驴友渐渐多了。“看到那些上山玩的小年轻,我就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在大山里烧火。”她和老伴还带上一个编织袋,看到山林里多了矿泉水瓶、废塑料袋,就把垃圾捡走带下山。“虽然现在有了新的护林员,可我觉得这座山就像我的孩子,我没办法不照看它。”刘春香说。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峥琳 江山报道组 郑积亮 通讯员 郑琦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南京农业大学论坛

GMT+8, 2025-9-19 23:27 , Processed in 0.2537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